【我們的節日·端午】線上知識小科普(三)
來源: 時間2022-06-04
端午除了食粽子,喝雄黃酒,必不可少的便是驅毒辟邪。相傳端午節源于古代的“避惡日”,“重五”,五是陽數,重五也有“極陽”之意。過猶不及,端午在陽氣極盛的日子,病毒泛濫,故被視為“惡日”,既然是“惡日”,從古至今,便流傳著許多關于防疫祛毒的習俗。特別是關于守護寶寶健康的習俗,只多不少。午時沐蘭湯“浴蘭湯兮沐芳,華采衣兮若英”——《九歌》在端午節沐浴蘭湯的習俗,淵源久遠。古時候人們用佩蘭煎水沐浴,可治皮膚病,去除邪氣。如今大多數家庭則選用艾、蒲煮成藥水,在端午午時,陽氣最盛之際,給寶寶洗個藥水浴,讓寶寶皮膚不受蟲咬,更是取其除穢的好意頭!點額畫“王”“每至端陽,自初一日起,取雄黃合酒曬之,用涂小兒額及鼻耳間,以避毒物?!薄堆嗑q時記》雄黃,其藥性辛苦、溫,有大毒,民間認為雄黃酒可以驅毒避邪,所以雄黃酒成為端午節的傳統飲品。大人們一邊喝著雄黃酒驅邪,一邊將雄黃酒涂抹兒童面頰耳鼻,或在額角寫一“王”字,比作猛虎,以威邪魅。民間還將喝剩的雄黃酒噴灑房屋壁角陰暗處,或貯藏起來,平日遇有蟲咬紅腫,可以涂抹解毒消腫。有井人家,還以雄黃一塊,裹以絲綿,投入井中,以祛水中之毒。系五色線?!耙晕宀式z系臂,名曰辟兵,令人不病瘟?!薄肚G楚歲時記》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辟邪,曾是很流行的節俗。節日當天,大人們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孩子手腕、腳腕、脖子上拴上“青、紅、白、黑、黃”五種顏色繞成的絲線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這五種顏色象征五方五行,被視為吉祥色。系線時,孩子不能隨口說妄話。小姑娘們還用硬紙條疊成菱形粽子,纏上五彩絲線,戴在身上,通稱“葫蘆”、“續命縷”。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,只能在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,拋到河里。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、疾病等邪毒沖走了,兒童由此可以安康無憂。此為“扔災”。傳到后世,即發展成如長命縷、長命鎖、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,制作也日趨精致,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工藝品。
圖源網絡
責任編輯:童夢琬